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阳光人寿、工银安盛等险企产品入选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再度扩容。个人光人
1月17日,养老银安澎湃新闻注意到,金保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已由最初的险产险企6家公司7款产品扩容至9家公司12款产品。
在此前基础上,品扩共新增了5款产品,容阳入选其中1款,寿工盛太平人寿1款,产品阳光人寿1款,个人光人工银安盛人寿2款。养老银安新华保险的金保卓越优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在去年12月底入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太平人寿此前已有一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首批入选,险产险企如今再新增一款两全保险。品扩
近日,容阳入选新华保险公布了卓越优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2年实际结算利率。寿工盛其中,稳健回报型投资组合年利率5%,积极进取型投资组合年利率5.15%。
据澎湃新闻了解,太平人寿上述产品、阳光人寿的“阳光人寿阳光寿养老年金保险”、工银安盛人寿的盛享颐年养老年金保险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共4款产品于1月17日正式获批上市。
阳光保险方面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出台后,阳光人寿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根据监管要求提前开发产品和系统,全力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工作。2023年1月17日,首款个人养老金产品“阳光人寿阳光寿养老年金保险”正式获批上市。
截至目前,共有、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泰康人寿、国民养老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9家公司的12款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其中,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均有两款产品入选。
根据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条件,包括: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年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最近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银行保险行业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下称银保行业平台)实现系统连接,并按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和交互;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第三支柱保险中有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据新华社1月17日报道,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22年末,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责任编辑:综合)
-
来源:经济日报 毛同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让绿 ...[详细]
-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1.49% 恒生科指涨超2%比亚迪大涨6%
10月18日消息,美股周一收高,科技股涨幅领先。市场继续评估美股财报。今日港股开盘,涨1.49%,报16860.20点;国企指数涨1.44%,红筹指数涨0.50%。涨超2%,哔哩哔哩涨6.04%,涨4 ...[详细]
-
醉翁之意不在酒。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鄢子为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两款自主研发的电动车:MODEL B、MODEL V。至此,富士康汽车家族有了五名成员。“体验鸿海自家打造的电动车,已经 ...[详细]
-
10月18日,有媒体报道天猫在微信中上线了一款名为“天猫超市小铛家”微信小程序,并配有天猫超市的logo和“天猫超市送货上门”的介绍,这被媒体解读为阿里或将在微信内试水电商业务。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 ...[详细]
-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11月22日电据福克斯新闻11月21日报道,美国即将迎来传统节日感恩节,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让渴望欢度假日的美国消费者不得不勒紧腰带过节。美国金融服务公司“个 ...[详细]
-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叶峰 从上市股价一度飙升至39元,实现2倍涨幅,到如今股价创10元年内新低,惨遭破发,北交所智能矿山“小巨人”走势一直难让机构满意。日前,包括开源证券、粤开证券、财信证券、 ...[详细]
-
高盛集团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并购业务负责人玛丽莎·弗洛因德(Marissa Freund)表示,随着澳大利亚开始动用1.3万亿美元养老基金现金储备中的一部分,大洋洲地区并购业务的活跃度可能将会延续到明 ...[详细]
-
外媒:澳大利亚宣布不再承认西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据法新社18日报道,澳大利亚周二宣布将不再承认西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推翻了澳大利亚前保守派政府的一项有争议的决定。耶路撒冷资料图报道称,澳大利亚外长黄 ...[详细]
-
整体营收下滑的同时,斗鱼通过降本增效再度实现单季盈利。11月21日,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NASDAQ:DOYU,下称斗鱼)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斗鱼总营收为17.98亿元,去年同期 ...[详细]
-
记者 樊旭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称,严禁地方政府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分析师认为,此举旨在进一步控制隐性债务,约束地方城投企业拿地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