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升带旺电力消费,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
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将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加快。经济计年澎湃新闻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年度电力供需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回升会用正常气候情况下,旺电力电量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消费比2022年增长6%左右。中电增长
用电数据是联预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全社先行指标之一,全社会用电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经济运行状况,经济计年其增幅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宏观经济走向。回升会用不断转变的旺电力电量发展方式、持续转型的消费能源结构,也能从电力数据中一窥端倪。中电增长
2022年电力数据有哪些看点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联预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全社同比增长3.6%。经济计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中电联在会上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去年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6.0%和2.5%,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第二、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回落。
进一步细分产业看,2022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延续了较高增速趋势。第二产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等行业的用电量异军突起。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发布会上分析称,2020年以来,第一产业用电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下,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并叠加近年来农村电网持续改造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第二产业中,2022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据蒋德斌介绍,2022年国内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三、四季度增速分别为3.3%和4.4%,四季度增速逆势提升,表现亮眼。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70%,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力较为强劲。”
另外,部分新型服务业表现也亮眼,比如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近几年持续高增长,2022年增速仍然高达38.1%;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用电量也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中电联《报告》显示,2022年各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8%、7.0%、19.8%和14.9%。
根据经验,气温是电网用电负荷曲线的重要决定因素。2022年8月,全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3.5%,拉动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同年12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当月全国平均气温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35.0%,拉动四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
“2022年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快速增长,看起来主要是因为2022年有夏季和冬季气温因素的拉动。但从‘十三五’以来的年均增速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速达到了9.1%,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 蒋德斌分析说,去年居民生活用电量的较快增长并非纯粹由异常气温导致的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城镇化、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的结果。
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6.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2023年电力供需形势如何
中电联新闻发言人、秘书长郝英杰表示,宏观经济及气候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方面。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
蒋德斌在对2023年的电力消费特征作展望和预测时表示,第一产业预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将逐步回升。在政策利好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将推动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电量回升。同时,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发展和工业能源低碳转型,提升工业部门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这也会拉动传统制造业的用电量增长。另外,在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的拉动下,相关行业用电量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不仅如此,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为2023年服务消费、线下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等接触类行业的电力消费将成为今年三产用电量增速恢复的重要推动力。”蒋德斌说道。
供应侧,前述中电联《报告》预测,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
具体看,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为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中电联在报告中建议: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加快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完善需求响应价格补偿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时段负荷需求;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系统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建设等。
(责任编辑:综合)
-
来源:北京商报近日,电商巨头陆续交出2022年三季度成绩单,阿里、京东的数据暂且稳住,但隐藏的压力和烦恼却不小。前者力图节衣缩食,改善各个业务板块的盈利问题,而后者虽享受到了收购德邦的红利提振,但用户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1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10月社融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10月末 ...[详细]
-
近期,受秋冬季限产等因素影响,多地钢材价格小幅走高,部分地区成品钢日内涨幅达到40元/吨。此前,成品钢价格出现连续回落,钢铁市场“银十”成色略有不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方冬季来临,有效施工时间逐渐减 ...[详细]
-
转自:保险报网实习记者 许予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已近3年,以灵活就业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为代表,广大小微经济主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CAFI”)3年来对 ...[详细]
-
三大航半年亏了近500亿!行业包揽A股亏损前4…发生了什么?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截至目前,A股2022半年报亏损前四公司均出自同一行业——民航业。8月30日晚间,国有三大航司、、相继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三大航司均出现百亿 ...[详细]
-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当地时间10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宣布,将对在6个不同州报告的李斯特菌感染展开调查。目前,已有16人感染李斯特菌,还有1人死亡。据报道,至少13人因感染李斯特菌住 ...[详细]
-
“跨境鞋服第一股”子不语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涨超6%,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公司之一
来源:独角兽早知道02420.HK)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华泰国际与农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子不语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公司之一,着力于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服饰及鞋履产品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详细]
-
因为酷似电影《千与千寻》里的“汤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处茶园边的一栋小楼成了网红打卡点,引发关注后也有网友质疑其涉嫌违建。11月1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 ...[详细]
-
试验区要在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能力弱、待遇低、人员“招不来、留不住”、职业发展空间小和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待遇等老难题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并取得良好效果。医疗卫生“强基层”相关试点工作又有新进展。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各大滑雪场开板在即,带动周边民宿、酒店预订量火速升温。11月10日,据机构最新数据,全国近一周滑雪场周边民宿订单环比上周增长超150%。在京外雪场周边预订火爆的同时,京内雪场附近的酒店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