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随着城市建设的光污染日新月异,城市越来越亮,首次伴随而来的入法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大家都很关注。或被2021年1月到11月份,罚万上海市民热线收到市民有关光污染的光污染投诉就有3341件,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首次
此次条例修正案在整合现有光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入法进一步完善、或被升级,罚万强化源头管控,光污染要求在道路照明、首次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相关规划中明确分区域亮度管理措施。入法其次,或被强化绿色照明,罚万要求住建、绿化市容等部门应当依据城市照明相关规划和节能计划,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网络,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照明的绿色低碳水平。
光污染给交通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交通补光灯“亮瞎眼”问题多次上热搜。此次修法强化技术要求,明确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以及户外广告、户外招牌等设置的照明光源不符合照明限值等要求的,设置者应当及时调整,防止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车辆、船舶安全行驶;同时,在监控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推广应用微光、无光技术,防止监控补光造成眩光干扰。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魏蕊:这次立法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对居民居住环境的保护。有两个部分,一是禁止直接射向居民的窗户,并对这种行为规定了处罚,如果拒不改正的,可以处5000元到5万元的罚款;二是对施工作业工地进行了规定,电焊或者夜间施工的照明需要采取一些遮蔽的措施,如果没有采取这些遮蔽措施,也可以给予1万元到5万元的处罚。如果拒不改正的,还可以暂停施工。